
按字母查找
这个故事横跨台湾海峡,
将两岸的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。
三分情,两代人,一个家,
这是一种无形的羁绊,这也是一种爱的牵挂...
话剧《参商》二字,代表着一段情,代表着一首诗。
参商指的是参星与商星,参星在西,商星在东,
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,彼出此没循环于空中,但无法相遇。
这就像两个人,明明中间夹杂着情爱的羁绊,却无相遇,无法插肩...
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常常爱在诗词之中加入“参商”之意,
他们表达人们与挚爱或者亲人一旦人别便无法再次相遇的感叹之情...
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”——唐朝诗人杜甫;
“人生相见殊参商,吁嗟努力毋怠皇”——清朝诗人黄遵宪;
“相去三千里,参商书信难”——南朝诗人梁吴均;
诗人们借助“参商”二字,感叹世事无常,话剧《参商》同样如此。
在此剧中,一个平凡的小家庭,每一个成员都犹如一颗痴痴恒动环绕原地的星星 ,在等,在念,在盼,另一颗星星的到来...
着是一种思念,是一种期待,是一种梦想...
1949年,大陆与台湾从这一刻开始彻底断绝了往来,陈尤念的爱人潘志彬身在台湾,而她却身在大陆,他们分别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大半生的时光转眼便过,当两岸不再断绝,两人再一次相遇,归来仍似初见般美好;
陈尤念的哥哥陈瑞亭,和儿子分离了38年,每日欣喜地迎接开放归来的儿子,却意外得到了儿子的死讯。陈瑞亭的孩子陈棉,面对即将出国留学的爱人,内心不舍,害怕长辈间的悲剧重演,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。当代的陈棉和张默,他们再次相遇时,是否会像姑姑和潘叔叔那样一眼盛却万语千言?
还记的那年你我一起走过的马路、吃过的小吃、听过的故事吗?
即使被时光反复冲刷,即使已经变得模糊不堪,即使就像夜晚梦中碎片,但一切却不曾忘记,只有铭记...
12月18日19日,长江剧场-黑匣子,一段属于你内心深处的故事。